一、背景
基于渦度相關技術的通量觀測已經成為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碳水循環(huán)與全球變化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并由此形成了不同區(qū)域和全球尺度的通量觀測研究網絡。2002年由中國科學院創(chuàng)建的中國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量觀測研究網絡(ChinaFLUX),經過15年的發(fā)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并帶動了我國通量觀測研究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國內不同科研和教育機構先后在國內建立了一大批通量觀測站。為了協(xié)調國內通量觀測研究的發(fā)展,由來自中國科學院、農林水氣等行業(yè)部門和高等院校的通量觀測站或從事通量觀測研究的學術團體和科技工作者,于2014年7月28日自愿組成了中國通量觀測研究聯(lián)盟(ChinaFLUX),ChinaFLUX的成立極大地填補了我國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空間分布和植被類型上的不足,進一步增強了我國通量觀測研究的實力。
隨著國際通量觀測研究的不斷深入,渦度相關通量觀測技術及其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展與延伸,為保持我國通量觀測研究的前沿性和持續(xù)性,ChinaFLUX一年一度的培訓班得到了國內有關研究結構和人員的廣泛參與,也受到了國際知名學者和研究人員的關注。ChinaFLUX已成功舉辦了十次渦度相關通量觀測培訓班,為國內眾多觀測臺站和研究機構先后培訓了大批通量觀測技術和研究人員。ChinaFLUX第十一次通量觀測理論與技術培訓定于2016年7月18-19日在青海西寧舉行。本次培訓也是中國科學院中國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網絡(CERN)和科技部國家生態(tài)系統(tǒng)觀測研究網絡(CNERN)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培訓結束后,ChinaFLUX將頒發(fā)有主辦方簽字的培訓證書。
二、培訓目的
1. 掌握通量觀測的微氣象學基礎理論與技術方法;
2. 掌握通量數據質量評價和控制方法;
3. 了解通量觀測的新技術及其應用和發(fā)展趨勢。
三、組織單位
中國通量觀測研究聯(lián)盟(ChinaFLUX)
中國科學院中國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網絡(CERN)
國家生態(tài)系統(tǒng)觀測研究網絡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海北高寒草甸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站
青海師范大學
美國Campbell Scientific Inc.
四、培訓內容
1. 通量觀測基本理論與方法;
2. 通量數據質量控制、數據插補技術與方法;
3. 通量觀測數據的應用:尺度擴展與模型模擬;
4. 通量觀測的新技術。
五、培訓時間、地點
報到時間:2016年7月17日 15:00-18:00
培訓時間:2016年7月18日~19日
地 點:青海師范大學田家炳書院1樓學術報告廳
六、聯(lián)系人:
電話:010-64889272 010-64889808 Email: chinaflux@igsnrr.ac.cn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楊永勝
七、網上報名注冊
所有參加培訓人員需從網上注冊申請,網址為:http://chinaflux201607.csp.escience.cn/dct/page/1
八、其他注意事項
1. 培訓不收取任何費用,并提供工作午餐和晚餐,住宿請自行負責;
2. 會后海北通量觀測站野外考察,人均車費60元,午餐費40元,費用自理。如果報名人數少于20人,則野外考察取消,請大家關注最新會議通知;
3.其他信息敬請留意近期通知,或訪問ChinaFLUX網站(http://www.chinaflux.org)。
培訓日程
7月17日
|
15:00—18:00
|
培訓簽到
|
青海師范大學田家炳學院一樓
|
7月18日(DAY1)
|
08:30—08:45
|
|
開幕式
|
一、通量觀測的基本理論與儀器配置
|
時間
|
主講人
|
題目
|
主持人
|
08:45—10:00
|
周新華
|
渦度相關通量測定應用技術的理論依據I
(痕量氣體通量的定義和能量平衡方程、痕量氣體通量傳輸的流體物理描述及其測定技術的基本原理與假設)
|
李勝功
|
合影與休息:10:00—10:30
|
10:30—12:00
|
周新華
|
渦度相關通量測定應用技術的理論依據II
(實際測定中由于儀器、人為和環(huán)境影響所帶來的問題,以及應對的操作實踐與理論方法)
|
午餐:12:00—13:30
|
13:30—15:30
|
王介民
|
黑河項目(HiWATER)的通量觀測研究評述
|
李英年
|
休息:15:30—15:45
|
15:45—16:45
|
Sasha Ivans
|
Recent advancements in instrumentation for eddy-covariance flux measurements
|
16:45—17:30
|
張雷明
|
CO2通量數據插補與拆分的常用方法
|
17:30—17:45
|
綜合討論與問題解答
|
18:00
|
晚宴
|
7月19日(DAY2)
|
二、數據質控與處理
|
時間
|
主講人
|
題目
|
主持人
|
08:30—10:00
|
王介民
|
通量觀測的質量與代表性評價
|
溫學發(fā)
|
休息:10:00—10:15
|
10:15—12:00
|
周新華
|
通量數據的在線計算與校正
(通量野外測定及即時在線數據計算和修正的EasyFlux 軟件系列與程序使用方法)
|
午餐:12:00—13:30
|
三、長期通量觀測研究實踐
|
13:30—14:15
|
李英年
|
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量觀測研究-以海北站為例
|
何洪林
|
14:15—15:00
|
溫學發(fā)
|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量觀測研究-以千煙洲站為例
|
15:00—15:45
|
曹生奎
|
青海湖高寒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CO2和水汽通量耦合關系研究
|
休息:15:45—16:00
|
四、通量觀測研究中的新技術和新方法
|
16:00—16:30
|
何洪林
|
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模型數據融合基本理論和方法
|
張雷明
|
16:30—17:00
|
溫學發(fā)
|
穩(wěn)定同位素紅外光譜技術在碳水循環(huán)中的應用
|
17:00—17:30
|
李曉波
|
土壤CO2, CH4和N2O通量觀測技術的最新進展
|
17:30—18:00
|
培訓總結
|
張雷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