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強冷空氣在山西、寧夏和陜西等地兇猛登陸,帶來了降溫降雪的天氣。沒有冤情的四月飛雪,大自然再一次向人類展現了它的深邃。
除了突如其來的降雪,大自然賦予的特殊天氣,還有極端而持續的干旱。在干旱區,由于水資源缺乏,植物的生存和生長受到嚴重脅迫,促使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
為了應對干旱氣候,治理生態環境,相關的研究數不勝數。基于干旱區河岸濕地這一特殊的生態系統,今天我們來了解一篇研究植物水分利用模式的論文。
干旱區河岸濕地優勢種植物的水分利用模式
植物水分循環是研究陸地生態水文學的關鍵環節。在干旱區,由于有限降水和強烈蒸發,水資源是影響植物生存、生長和植被恢復可持續性的重要限制因素。近年來,由于高溫和干旱等極端天氣事件更加頻繁,土地退化加劇,使河岸濕地生態系統面臨降水減少、不同程度水位下降等干旱問題。極端干旱會降低水資源的可利用性和植被生產力,并給植物帶來不可逆轉的死亡風險。因此,了解植物水分利用模式可以揭示植物的生存策略和對不斷變化的水文氣候條件的反應,這是良好的生態管理和植被恢復的先決條件。濕地是連接水域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的功能過渡區,其生態功能非常突出。因此,定量研究河岸濕地水分來源、補給途徑及其植物水分利用模式,是了解濕地生態水文循環的前提條件,將為干旱區濕地環境治理和生態安全提供理論依據與決策支持。
干旱區是全球生態系統的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岸濕地具有水源供給、水文調節和土壤保持等生態功能。研究人員選取干旱區典型河岸濕地的優勢種植物為研究對象,測定了降水、土壤水、木質部水和地下水的氫氧穩定同位素組成(利用LI-2100全自動真空冷凝抽提系統(北京理加聯合科技有限公司)提取土壤和木質部中的水分),利用這些數據擬解決以下問題:(1)闡明優勢種植物水分利用模式的季節變化;(2)明確兩種優勢種植物水分利用模式的差異。本研究將有助于了解河岸濕地生態系統中植物-土壤-水關系的機制,旨在為干旱區河岸濕地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提供理論依據與決策支撐。
圖1 (a)和(b)代表研究區域及采樣點空間分布。(c)為東灘濕地,(d)為旱柳,(e)為紫翅豬毛菜。
【結果】
圖2 紫翅豬毛菜(a)和旱柳(b)0-100 cm土壤水中δD和δ18O值的季節變化。垂直虛線表示木質部水的同位素組成。誤差條表示標準誤差。
圖3 潛在水源對豬毛菜(a)和旱柳(b)貢獻百分比的月變化。
圖4 水體氫氧穩定同位素組成的關系。圖中還顯示了全球大氣水線(GMWL,紅色虛線)、局地大氣水線(LMWL,黑色虛線)和土壤水線(SWL,黑色虛線)。(a)、(b)為紫翅豬毛菜,(c)、(d)為旱柳。
圖5 潛在水源對紫翅豬毛菜和旱柳水分來源貢獻。
【結論】
請點擊下方鏈接,閱讀原文:
//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E1ODg2NA==&mid=2650318920&idx=1&sn=8b26d3d75ce201a5e9f3d74efebaa019&chksm=bee184b789960da11e0f69bc125943b7016dff20d69379accbdf0d4854b79465d17ef6bad429&token=424255358&lang=zh_CN#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