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人民日報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要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初步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網絡有多神:
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沒有科學準確的監測數據作支撐,生態環保工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經過近40年的發展,我國環境監測工作已經改變了靠“眼睛看、鼻子聞、耳朵聽”的落后面貌,建成了較為完善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但是,生態環境監測存在網絡范圍和要素覆蓋不全,建設規劃、標準規范與信息發布不統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監測與監管結合不緊密,監測數據質量有待提高等突出問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自發表示,“出臺《方案》建設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很有必要”。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要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初步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說清生態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說清污染排放狀況、說清潛在的生態環境風險,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有力保障。”該負責人說。
信息咋發布:
建信息傳輸網絡與大數據平臺,數據統一發布
目前,我國生態環境監測部門間環境監測網絡規劃布局不統一,技術規范、評價方法不統一,數據缺乏可比性。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為此《方案》提出,統一規劃、整合優化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建設涵蓋大氣、水、土壤、噪聲、輻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
同時,統一相關環境要素的布點、監測和評價技術標準規范,并根據工作需要及時進行修訂完善。增強各部門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可比性,確保排污單位、各類監測機構的監測活動執行統一的技術標準規范。
針對有關部門之間、地方之間以及地方與中央之間監測數據集成聯網與共享不足,環境監測信息發布渠道不統一等問題,《方案》提出,加快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傳輸網絡與大數據平臺建設,將國務院相關部門和各地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進行聯網共享,大力加強數據資源的開發與應用。在信息發布方面,依法建立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發布制度,實現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統一發布。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環境保護部組織啟動了國家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國控點位布設工作,逐步構建國家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截至目前,已有遼寧、江蘇、浙江等10個省份完成了點位布設工作。
數據怎么保真:
加大核查巡查力度,嚴處篡改、偽造監測數據行為
“《方案》的一大亮點是,明晰生態環境監測事權與責任。”王自發說,當前各級政府、企業、社會的環境監測事權劃分不夠清晰,存在責任落實不到位、監測數據受行政干預的現象。
《方案》明確提出,政府所屬監測機構主要承擔環境質量監測、重點污染源監督監測、環境執法監測、環境應急與預報預警等職能,其他服務性監測可向市場開放,由社會監測機構承擔。同時,《方案》提出開放服務性監測市場,推動環境監測社會化服務。
監測與監管結合不緊密、追究各級政府和企業相關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支撐不足等問題怎么解決?該負責人表示,《方案》提出要充分利用生態環境監測結果,考核問責政府環保責任落實情況,依托重點排污單位污染源監測建立監測與執法相結合的快速響應體系,實現監測與監管有效聯動。
針對部分生態環境監測機構不能嚴格履職、監測質量不高以及責任追究不到位等問題,《方案》明確,各級相關部門所屬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等,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各級環保部門要加大監測質量核查巡查力度,加強對各類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監測業務活動的監管,嚴肅查處故意違反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行為。
轉載自:人民日報 ? 作者:寇江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