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氣、陸地、海洋和湖泊環境中均已發現了微塑料(顆粒<5 mm)。不同的微塑料具有不同的密度,范圍為20-1400 kg/m3。相當一部分人造塑料比水重,當其進入到水環境中時,會進入到沉積物系統中。已有研究表明,海洋沉積物中微塑料的存在會改變沉積物微生物群落組成,顯著影響N循環,并會影響沉積物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等。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在沉積物-水-大氣界面,湖泊生態系統的物質交換更頻繁,其對環境變化更敏感,因此,應該重視微塑料對淡水沉積物的影響。此外,淡水湖泊,水庫及其沉積物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應注意微塑料進入淡水沉積物中時是否會影響其生態環境、溫室氣體排放和微生物群落。近來,微塑料研究重點已逐漸從海洋水環境轉向淡水和沉積環境。然而,很少有研究關注淡水沉積環境中微塑料的影響和生態效應。
基于此,在本文中,來自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團隊選擇5~2000 μm的微塑料進行實驗。將六種不同直徑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顆粒長期(90天)暴露在淡水沉積物中,研究其對溫室氣體排放(利用Picarro G2508溫室氣體分析儀測量CO2,CH4和N2O濃度)、養分循環和微生物群落的影響。作者假設:(1)不同粒徑的PET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進淡水沉積物系統溫室氣體排放;(2)PET可以影響微觀世界的生化環境和淡水沉積物中的微生物群落;(3)不同粒徑的微塑料在不同培養期發揮著作用。
【結果】
溫室氣體排放率。
生化變量主成分分析圖。(a) 培養3天后測量的變量,(b) 培養90天后測量的變量。
【結論】
研究發現從微塑料直接進入淡水沉積物中7-30天,5 μm粒徑的PET可以促進CO2排放。暴露3天后,50 μm-800 μm的微塑料對CO2排放具有粒徑效應。在5μm實驗組,N2O排放在培養7天后顯著促進。在微生物作用下,微塑料逐漸分解,而微塑料也會影響微生物豐度和微生物群落結構。在微塑料暴露期間,所釋放的有機物會影響生態系統碳、氮循環。在全球生態系統中,應該更多的關注沉積物中微塑料再懸浮對碳、氮元素循環的潛在影響。微塑料將會影響哪種有機物,哪種有機物在微生物群落結構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這需要進一步研究。
請點擊下方鏈接,閱讀原文:
//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E1ODg2NA==&mid=2650315315&idx=2&sn=29bcd9e5d700d04e8581cc2003ee24e1&chksm=bee1b6cc89963fda758589a907cab379be2ccabc897d50f924cd3c33c2e77fda729faeff86c1&token=1093006488&lang=zh_CN#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