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土壤有機質(SOM)在全球碳循環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光譜遙感已被證明是一種快速估算SOM含量的有前景方法。然而,由于忽略了土壤物理性質的光譜響應,SOM預測模型的準確性和時空可遷移性較差。本研究旨在通過減少土壤物理性質對光譜的耦合作用來提高SOM預測模型的時空可遷移性。基于衛星高光譜圖像和土壤物理變量,包括土壤濕度(SM)、土壤表面粗糙度(均方根高度,RMSH)和土壤容重(SBW),建立了基于信息解混方法的土壤光譜校正模型。選取中國東北的兩個重要糧食產區作為研究區域,以驗證光譜校正模型和SOM含量預測模型的性能和可遷移性。結果表明,基于四階多項式和XG-Boost算法的土壤光譜校正具有優異的準確性和泛化能力,幾乎所有波段的殘余預測偏差(RPD)均超過1.4。基于XG-Boost校正光譜的SOM預測精度最 高,決定系數(R2)為0.76,均方根誤差(RMSE)為5.74 g/kg,RPD為1.68。遷移后模型的預測精度、R2值、RMSE和RPD分別為0.72、6.71 g/kg和1.53。與模型直接遷移預測相比,采用基于四階多項式和XG-Boost的土壤光譜校正模型,SOM預測結果的RMSE分別降低了57.90%和60.27%。 這種性能比較凸顯了在區域尺度 SOM 預測中考慮土壤物理特性的優勢。
Figure 1. Framework of the proposed SOM estimation model.
研究區域
試驗點1位于中國東北黑龍江省黑土耕地保護區,如圖2所示,面積為1095 km2。該地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為450–650 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研究區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大部分地區為堆積平原。該研究區是全球僅有的四個黑土區之一,耕層深厚,土壤肥沃,含腐殖質的土層厚度為25–80 cm,適合種植玉米、大豆等作物。
圖 2. 研究區域概覽。(a)研究區域的地理位置;(b、c)分別為站點 1 和站點 2 的土壤采樣點;(d、e)“裸土期”的土壤表面。
試驗點2 位于中國吉林省黑土耕地保護區,如圖 2 所示,面積為 713 km2。站點地勢平坦,海拔在 189 至 237 m 之間。該區域為東部濕潤山區與西部半干旱平原區的過渡地帶。研究區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 4.6 ℃,年降水量 600—700 mm。該區域河流水系豐富,農業水資源相對豐富,地表土壤空間異質性強。該區域土壤主要為黑土,腐殖質層厚度為 0.6—1.0 m。試驗點2的土壤類型、地表特征等環境因素與試驗點1有明顯差異,可以驗證本研究中SOM含量預測模型的時空可遷移性。
2022 年 10 月 29 日至 30 日,共從試驗點 1 采集了 104 個表層土壤樣品(圖 2b)。2023 年 4 月 14 日至 15 日,從試驗點 2 采集了 40 個表層土壤樣品(圖 2c),用于測試模型的時空可遷移性。
圖3. 樣區內土壤樣品采集與參數測量示意圖。(a)象限采樣示意圖;(b)土壤表面點云數據測量。
研究過程
樣品運回實驗室后,通過稱重、烘干等方法獲得每個象限9個子樣本的SM和SBW,并計算子樣本的平均值。然后,將9個子樣本混合成復合樣本,在實驗室內使用(ASD FieldSpec 4地物光譜儀)進行光譜測量(取十次測量的平均值)和使用重鉻酸鉀加熱法測定SOM含量。為保證每個樣品的SBW相同,將土壤樣品裝入一次性培養皿中進行光譜測量。對每個測量點的土壤表面點云數據進行拼接、裁剪和濾波。利用處理后的點云數據建立三維相對坐標系(圖3b),提取所有點云數據的Z坐標,計算該象限的RMSH。
資源一號02D(ZY1-02D)高光譜圖像數據來自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圖像生成時間與土壤采樣時間同步,所有圖像的云量均小于1%。本研究選取450~1290nm、1408~1828nm和1963~2460nm波段作為光譜波段。
為了驗證ZY1-02D高光譜圖像的可靠性,將土壤像素光譜與土壤地面光譜進行了比較(圖4)。盡管土壤像素光譜的形狀與土壤地面光譜相似,但在可見光-近紅外(VNIR)波段范圍內存在一些噪聲和平滑度較低的情況。此外,土壤像素的光譜反射率略低于實驗室測量的反射率。計算了像素反射率與地面反射率之間的斯皮爾曼相關系數(SCCs)和皮爾遜相關系數(PCCs)。結果表明,大多數波長范圍內的PCCs低于0.5,而在480至680nm和2000至2500nm波長范圍內的SCCs基本大于0.5,表明可能存在非線性關系。為了揭示影響像素光譜的因素,比較了不同物理屬性梯度下土壤反射率的差異。隨著SM的增加,土壤光譜反射率顯著下降,尤其是在500至1300nm和1450至1700nm波長范圍內(圖5)。隨著SBW的增加,土壤光譜反射率的下降幅度相對較小。RMSH對土壤光譜的影響最為顯著,反射率隨著RMSH的增加顯著下降。綜上所述,SM、SBW和RMSH對光譜的耦合效應是導致兩組光譜數據偏差的重要原因,嚴重限制了成像光譜儀對土壤“純光譜”的獲取。因此,有必要在像素光譜數據中分離土壤的物理和化學信息,以提高高光譜遙感對土壤有機質(SOM)預測的準確性。
圖4. 成像光譜、實驗室光譜及其相關系數。
圖5. 不同物理性質土壤的光譜特征。
圖6. 基于多參數估計模型的土壤物理參數與土壤像素光譜擬合的R2值。
圖 7. 使用試驗點 1 數據建立的 XG-Boost 模型,基于 (a) 原始像素光譜、(b) 地面光譜、(c) 四階多項式校正光譜和 (d) XG-Boost 校正光譜和站點 2 數據測量和預測的 SOM 含量的散點圖。
結論
本研究利用衛星和地面高光譜數據以及土壤物理參數數據,分別基于四階多項式和XG-Boost構建了兩種土壤光譜校正模型,以緩解土壤物理性質對像素光譜的耦合效應。通過使用來自兩個試驗點的數據,評估了土壤光譜校正模型的性能及其對SOM預測模型精度和時空可遷移性的影響。主要結論如下:
土壤像素光譜反射率與土壤地面光譜反射率呈非線性關系。表面物理性質的差異是導致這兩種光譜數據類型偏差的主要因素。RMSH對土壤像素光譜的影響最為顯著,其次是SM和SBW。
四階多項式和XG-Boost模型具有良好的土壤光譜校正精度。基于XG-Boost的土壤光譜校正模型精度更高,時空可轉移性更強,因為它考慮了所有特征,持續調整樹的權重,防止結果陷入局部最優。
土壤光譜校正顯著緩解了土壤物理性質對土壤像素光譜的耦合效應,有效提高了SOM預測模型的準確性,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強了基于像素光譜的SOM預測模型的時空可轉移性。未來,通過充分考慮更多土壤特性,可以獲得更準確的SOM預測結果。本研究為預測其他區域的土壤性質參數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范式。
點擊下方鏈接,閱讀原文:
//mp.weixin.qq.com/s/ZYmGOq5nFvFWCCkUrVmllQ